2019年8月4日,应我校赖旭龙副校长邀请,我校1953级优秀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张弥曼院士来到周口店实习基地,与正在参加实习的地大师生进行亲切座谈。我院2017级学生周秋月、朱嘉宁以及2014级优秀毕业生校友徐一夫参加此次座谈。校党委书记黄晓玫老师、校党委副书记王林清老师、副校长赖旭龙老师参加座谈会,会议由赖旭龙副校长主持。
首先,赖旭龙副校长对张弥曼院士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并向张院士介绍了学校近几年的发展情况。随后,周口店实习基地的教学队长王国庆老师向在场师生介绍了周口店实习基地的基本情况,在这一被誉为地质人才培养的“摇篮”的地方,周口店承担了一代代了地大学子最为全面的地质专业技能综合训练的任务,是地大学子发掘专业兴趣、打好专业基础、夯实专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是名副其实的“地质摇篮”。
随后,张弥曼院士以“妇女能顶半边天(Women hold up half the sky)”这一主题与大家进行座谈。整个报告分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古脊椎所的半边天、我的人生经历以及近几年开展的工作这四部分。对于自己在2018年获得第20届“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这一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张院士只是轻描淡写的用了“运气好”这个词来概括,但纵观张院士的成长经历,从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到被选中作为学生代表派往苏联学习,再到独自前往瑞士求学,一路以来的艰辛与刻苦才成就了属于自己的传奇,运气好的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女院士与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张院士从女性的独特视角给同学们加油鼓劲,她说道:在这个世界上,其实有着很多非常优秀也非常努力的女性,她们用自己的力量撑起了半边天,在中科院古脊椎研究所是如此,在世界科研界也是如此,只要有自己的信念与足够的兴趣,一定能做出属于自己的成绩。最后,张院士就古生物方面的研究进展与师生们进行分享。在近几年中,张院士从事的方向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古鱼类研究,从古鱼类体型大小与鱼骨粗细的关系,到古鱼类中咽齿数量与生活的海拔高度的关系,张院士以互动的形式对同学们进行启发,鼓励大家独立思考,并给出自己认为的合理解释。张院士引用了著名科学家杰里.科因的一段话:达尔文写作《物种起源》的时候,胚胎学的证据被用作最强有力的证据,今天他可能会将这个荣誉交给化石。对许多人来说,化石证据在心理上比分子证据更具说服力。对生物学家而言,化石的价值堪比黄金,如果没有化石,我们对演化的了解只会是一个大致的轮廓,拥有了化石这双眼睛,可凭借它眺望历史深处。张院士的讲话非常鼓舞人心,同时更激发了很多地大学子对于古生物和化石的喜爱。在座谈会的最后,现场师生抓住难得的和院士交流的机会,踊跃提问。在场同学就“中国在奥陶纪内没有发现鱼化石”这一专业问题以及对于张院士在出野外过程中的小趣事等向积极提问,张院士细致耐心的解答,并分享了自己读书时出野外的趣事。张院士讲到:自己其实是个特怕小虫子的人,但是各种虫子是野外中不可避免的,后面她练就了一个特殊本领,就是在睡着的时候也能精准的抓住身上的跳蚤,然后搓一搓放在野簿中,等第二天早上起来数一数昨晚的战果如何。风趣幽默的故事让座谈现场的气氛更加热烈,对于张院士能够苦中作乐、克服困难的品质同学们更是心存敬佩。
最后,校党委书记黄晓玫在总结时讲到:衷心感谢张弥曼院士一直以来对于母校的发展十分关注与支持,更感谢张院士今天来到周口店实习基地同地大师生座谈。张院士率领团队努力在国际抢占科学制高点,为祖国赢得荣誉,这一品质十分令人钦佩。我们地大学子更应该学习张院士身上无我、淡泊、谦逊、豁达的优秀品质,把追求真理当做人生乐趣,黄书记特地选用了张院士说的“enjoy”一词,勉励同学们享受科研的乐趣。此外,黄书记希望同学们要珍惜在周口店实习的机会,把此次实习作为塑造地质人生的起点、锻造地质品格的熔炉,努力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高素质人才。
会后,我院参会的几位同学依依不舍,意犹未尽。17级的周秋月同学表示:很遗憾互动提问环节时间有限,自己没能和院士进行互动,同时表示听取了张院士的报告后,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古生物专业的选择,也更有动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努力学习、脚踏实地。我院14级优秀毕业生徐一夫同学在毕业后前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继续深造,此次作为地大北京校友会的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他表示:张院士在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情况下坚持做完了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整个过程思维缜密,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风采,带我们领略了一位世界杰出女科学家的科研和精神世界。作为刚刚离开地大、踏入科研大门的新生力量,要向校友张院士看齐,享受科研、享受创新,在科研的道路上勇往直前。